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如果说这几年给我什么经验的话,那么就是人永远会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吃亏。

在老无所依这个游戏上,我和朋友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和资金;这几年间,工作和生活高强度耦合,也逐渐在社交圈中自我边缘化。许多经历的事情、面临的境遇都不是我创业前能想象到的。

即使是像我这样的不善于交际的家伙,这些年也认识了不少人。这几年添加的微信好友是之前数量的数倍。合作的尝试进行了十余次,也算是付出了不少感情和金钱。在这些尝试中,我惊讶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差距,惊讶于某些我视为常理的观念的缺失,惊讶于与年龄不符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呈现。即便是目前的情况,也不能说是顺遂。

离研究生毕业还有半年,年收入负二十几万,每天在全职开发已经开发了很久的项目,并且不能确定实现全部的想法还要多少久。

和当初合作的朋友回顾这几年的历程,总是会感叹真是足够倒霉了,也见了够多的烂人,就是不敢提放弃。就好比小时候看CCTV7,提到有关农村企业家自主创业 “借钱养小动物-没搞好环节导致小动物大批量病死-家人朋友劝放弃-不放弃继续梭哈-成功” 这种历程,总觉得是演的吧,怎么都是一个套路捏?

然而现在想想就觉得好笑得很。好,至少走到第三阶段了,希望我是能撑到播出的那类企业家

如果说这几年给我什么经验的话,那么就是人永远会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吃亏。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这么忙。在做游戏方面,我的能力存在短板,多年以来也不愿意去填补: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技术,只是麻烦的工作而已。所以总将编程环节交给别人去做,自己掌握其他的事情。

……单是这么讲,会给人一种懒惰且爱找理由的印象,确实,我看着都是这样。不过我这些年确实没有闲着,一直在探索其他领域的技术和创作方法论,并且是有所为的。

然而,一遍一遍地在程序(选人)上跌倒,就是我管理的全责了。缺乏相关的鉴别能力,一味地付出信任、相信人可以改变,最后把自己摆到受害者的位置上实在是太愚蠢、太愚蠢了。诚然,我对坑人的水货非常反感,但最后付出代价的只有自己。

所以,如果想自己做项目,还没什么领导能力,或者没什么钱,那就要自己做好技术。

好土

说来可笑,在去年底程序跑路之后,自己检查代码后就越来越觉得这确实不是什么困难的技术,只是麻烦的工作而已。

做游戏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想法和演出效果。

比较可惜的一点就是很久没有和朋友一起联系玩耍了,别提一起玩,即便是自己玩游戏这种事都是一两个月之前了。比较搞笑,一个搞游戏开发的,不玩游戏。从前的我的周末状态是这样的:打开相关的独立游戏网站,一口气下它二十几个游戏,整个周末都用来感受不知名网友制作的作品。那时候根本不在乎是谁做的,这个游戏的构建原理是什么,怎么能够更好玩,只是单纯地玩。

现在玩游戏要记笔记,写测评,总结分析开发流程,提炼玩法,分类。同时还要想今天打游戏花掉的这些时间是不是还能利用起来,用来写写文章敲敲代码,哪怕是画两笔呢?毕竟还有这么多工作没有做完。

真是不自由啊。

我怀念几年前可以到处旅游,住几十块钱青年旅店的时候。那时的世界色彩饱和度还很高。

NCFOM姓名生成器

酷炫

写文章的时候觉得编名字真的很麻烦,于是做了一个小工具:

可以随机生成符合《白宙:老无所依世界观的名字,而且功能非常健全!希望可以为相关创作加把劲。

不过目前还没有开放其他种族的名称数据库,目前可用的是游戏中最常出现的三个种族。

祝玩的开心!

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在下方留言。

网站升级

折腾一下网站。

7.21

这是油漆工帕克

终于给网站添加了改变皮肤的按钮,改变之后还会记住你的选择。

难以置信这个功能到现在才加上。

这是柿子和兔子

还增加了个登录消息。

7.18

首先是将网站bootstrap化了。最近很迷用商务风体现非商务内容的做法,相当有趣。

其次是对接了知识库的数据库,把全站的用户统一了,现在仅需一个wiki账号就可以完成全站的服务的访问了。(这应该就是SSO吧)

位于首页的登录已经可以使用了

同时通过接入mediawiki提供的API,实现了客户端登录,也就是说,甚至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登入whiteverse.com

事实上,这是面对接下来的白宙城开发计划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是的,已经着手开发了。

白宙城概念目前还是一个幼崽,愿它能好好长大。

也希望大家能够踊跃注册,人多了热闹!

Gamejam, 水墨禅和唯形式主义

上个月LD50,为此早在三个月前就准备了视频稿,想趁机会做期视频录一下游戏开发状况,挽救一下天天掉粉的b站账号。

然而,我没参加。约好的队友借口太忙咕了之后自己做了(有点无语)。不过事后还是去看了看人气比较高的以及朋友圈里颇有名气的大佬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

这是Gamejam还是实验艺术学院毕业展来着?

在我的长期认识中,比起比赛,Gamejam更应该像是一个游戏制作聚会,通过这个事件将爱好制作游戏的和想要加入到游戏制作中的人联系到一起。而如今的优秀作品成了对“游戏”这一表现形式本身的解构和钻营——这样已经完全脱离了初衷了吧?

但是,是否有这么一种可能,某位独立艺术家A就是有这样的强烈的感情冲动、想要表达一些什么,所以才会以艺术家的身份对游戏进行艺术的塑造呢?即便是它并没有游戏性、故事性,只有作者的思考和情绪?

基于对“作品诞生,作者已死”理论的推崇,我深知下文将叙述的创作者的解读和我所维护的正统之冲突的认识是片面的,在此先给游戏艺术家们道歉了。

拿传统中国画数位化这一课题举例。

以我观察,谈及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中国风”,普通创作者会选择墨滴在水中、在纸上晕开的景象,配合图层蒙版以达到朦胧梦幻、带有一定禅意的画面效果。有时甚至会尝试新技术进行数字辅助创作,如水墨3D动画、水墨格斗特效等等。该类型创作者广泛分布于各种媒体、学校、机关单位、灵活就业人员群体中。

稍微强一些的作者会选用青绿山水(常见有颇具装饰性的《千里江山图》)或是现代工笔人物进行风格化处理(不过后者包装不好容易被观众将其与日本木版画混为一谈)。该类型的创作者常见于海报比赛获奖者、略有品味的平面设计师、场馆整包设计人员等群体中;

优秀的作者会更加谨慎地采用真正的书法家的书法、五代宋的工笔画、汉墓砖等实际存在且有知识获取难度的作品进行艺术加工和点缀。在广大创作者中,能够有幸系统学习该类知识的人比例并不高,能灵活运用的创作者实属凤毛麟角,而能不忘初心将传统文化弘扬成中外人民喜闻乐见且有启发性的元素的人屈指可数。

回到刚刚提及的创作者A。他巧妙地借鉴中国当代国画抽象艺术家和美国抽象艺术家等人的艺术形式,结合了相当简单的玩法。虽然游戏缺乏可玩性,但是其特别的形式感、对于中国风的介质表达的探索,都让人有一种身处美术学院地下室展馆的熟悉感。

出于好奇,我专门去问了作者的创作思路,得到的结论是:作者并不了解自己采用的艺术形式的源头和诞生原理,或是借用的艺术家的核心理论、创作过程等。仅是因为受某中国风游戏启发,想要再行探究该形式。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作者本身从事的工作、学术研究的方向和平时的发表作品都表明了这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艺术家自觉的人。

作为中国本土艺术创作者,除了让现今文化极度自卑的本土市场重新拥有活力外,还不能忘记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就是利用自己的创作和理论对人民群众进行审美和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如果大众眼中的“中国风”都是那样的“水墨禅”,且认为这是美的,那即便是少数的优秀创作者有改变现状的意愿也很难实际做到。这样的空洞乏味、仅追求画面效果的谄媚作品越多,对于群众的审美阉割就越强烈,新的创作者再从这样的环境中诞生,反反复复。

更何况,大部分掌握传统艺术核心话语权的老艺术家对于新媒体的拒绝态度更让我们的“中国风”走入大众中国画审美的寒冬。

本土新媒体的话题太沉重,回到Gamejam。

这是世界性的趋势,Gamejam逐渐被唯形式主义艺术家占领,将一个大众化的制作聚会变为看似高雅实则庸俗、内涵空虚的艺术展。

也因此在以后,我不愿意去参加一个短时间制作快餐艺术作品的活动。比起这个,我更希望能花长时间深思熟虑后创作出可持续拓展的、有美学意义、有游戏性的游戏,希望玩家在体验后能获得除短暂快乐之外的东西。如果有机会,希望有机会。

写出这几句的时候,不由得感慨,我是内容创作的信徒。当然,我并不是在痛斥形式,艺术形式本身蕴含美的密码。我崇拜体系的构建者,崇拜巨著的编纂者,也同样崇拜画出一整幅纯黑大色块的艺术家。艺术认识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的吧。无论如何,人确实应当终身学习,在自相矛盾中不停进步。

在我印象里,“终身学习”这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小时候玩的《模拟城市3000》中的一个法案中。还在上小学的我看不懂,但是大受震撼:为什么人好不容易上完学还要找罪受?长大之后:真香。

果然人是自相矛盾的动物。

庆祝一下

《老无所依》的制作终于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

多亏了前些日子热情网友们的鼓励。那段时间压力过大,已经影响到身体健康了。思前想后我私信了每一位为我发电的朋友,表示项目停滞难以为继,如果不愿等,可以退款。

然而!

没有一个人进行退款。在我什么作品都没拿出来的情况下能对我报以如此的信任,何等荣幸。虽然讲出来很俗气,但确实是大家的力量让我没有选择放弃。

继续做游戏!

闲暇之余为了讲明白事情随便画的小玩意儿。

最近的

真是不顺利啊,资金清空、疫情封控、人员离职,一切都回到了最开始的状态,留下了这一堆没做完的东西。和四年前的状态如出一辙。没办法呀,能力方面无论是管理项目还是协调人员,都差的太远。

灰头土脸地写日志。也许人确实是要在不断失败中成长的,可是这也太久了。本来后天要参加画展,似乎还有点事情做,但是目前封锁的这么严实,大概遥遥无期了。

程序接连离开后,我在《老无所依》的开发中起不到什么推动性的作用,为了防止在无所事事的焦虑中崩溃,必须着手做点其他的事情。

于是重新开始构思游戏。游戏背景设定为南北朝,一个万物、万理皆濒毁的乱世。和这两年的明朝古风游戏热划清了界限(哇哦——)。这两天就在着手写剧本和做原型。第一阶段先用最简单的像素来表现,主角就用@lunch本人的形象来填补了。

看起来就很眼熟,整个游戏的核心玩法不言而喻,我也不必再多描述。等到原型做出来之后,再扩大分辨率、重绘角色。目前在32x像素和线描风格之间举棋不定,焦虑+5。

希望这个小游戏能让我心情和状态有所好转。最近真是……焦虑到牙疼也是太夸张了。

愿大家的热情之火永不熄灭。